關于組織申報安徽省2018年工業項目投資導向計劃的通知
作者:
編輯:
來源:
發布日期: 2017.12.15
各市、直管縣經信委:
為全面了解掌握2018年全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項目投資與建設情況,更好地引導支持各地優化投資結構,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,堅持目標導向、問題導向、效果導向,突出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、動力變革,圍繞實施更高水平的五大發展行動計劃,著力推動制造強省建設和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,圍繞《中國制造2025》,積極培育發展高端制造業和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進一步優化工業投資結構,擴大有效投入,提高供給體系質量,推動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,持續推進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邁進。經研究,現就2018年工業項目投資導向計劃組織編制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:
一、導向計劃的項目范圍
2018年工業項目投資導向計劃的項目范圍包括:工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,技術創新,綠色制造,民營經濟提升,裝備工業,電子信息,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,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,煤礦安全改造和安全信息化,煤層氣(煤礦瓦斯)抽采利用,非煤礦山建設,傳統工藝美術保護發展等共12類項目。
(一)工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項目。
2018年工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項目投資導向計劃的項目范圍包括:高端制造業項目、基礎能力提升項目、企業信息化改造項目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項目等四大類,其中:
1. 高端制造業項目。
根據《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》,結合我省制造業現狀,重點突破新一代電子信息、智能裝備、節能和新能源汽車、智能家電、節能環保、新材料、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、農機和工程機械、航空航天裝備、軌道交通裝備、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、電力裝備等十二個高端制造業領域。
2. 基礎能力提升項目。
包括關鍵基礎材料、核心基礎零部件(元器件)、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。以產業需求和技術進步為牽引,以數字化、綠色化和專業化為方向,以標準化為基礎,發展金屬功能材料、高端金屬結構材料、先進高分子材料、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等關鍵基礎材料,發展電子元器件、智能儀器儀表、軌道交通、汽車關鍵零部件等核心基礎零部件(元器件),研發推廣綠色、節約、智能等先進制造工藝,建設具備較強專業水平和帶動作用強的產業技術基礎服務平臺。
3. 企業信息化改造項目。
推動企業在產品設計、生產過程、企業管理等環節的信息化建設,推動兩化深度融合,提升企業和產業核心競爭力。圍繞產品信息化、生產制造信息化、企業管理信息化、重點領域信息化加大技術改造和項目建設力度。
4. 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項目。
針對我省有優勢和特色的冶金、建材、化工、紡織、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,以技術改造為重要抓手,堅持改革、改組、改造相結合,以“智能化、高端化、綠色化、生產服務化”為發展方向,加快推動產業、企業、產品轉型升級。
高端制造業、基礎能力提升、傳統產業轉改造提升等三類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,企業信息化改造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在500萬元以上,其中續建項目為2017年及以前開工建設的項目;新開工項目為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、2018年計劃開工的項目。填報格式見附件1。
(二)技術創新項目。
項目分為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項目、新產品研發項目、企業技術中心能力建設項目三大類申報。
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項目,申報單位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、行業技術中心、企業技術中心三大類,重點圍繞工業和信息部《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(2017年)》和省政府《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》,以“傳統產業升級改造,十大高成長性產業優勢提升”為主線,組織開展產業鏈關鍵和共性技術、關鍵產品和缺失環節等攻關課題研究,項目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,預期市場前景好、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。
新產品研發項目,申報單位為2018年度計劃申請新產品認定的企業。申報企業按照“生產一批、開發一批,預研一批”的思路,加大新產品研發投入,制定2018年度新產品開發與產業化計劃。新產品設計新穎、結構合理、性能先進、質量可靠、知識產權清晰,市場前景廣闊,社會效益良好,總投資在300萬元以上。
企業技術中心能力建設項目,申報單位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,重點提升技術中心硬件建設和研發能力。申報項目要求總投資在500萬元以上。
項目分為續建項目和新開工項目。其中續建項目為2017年及以前開工建設的項目;新開工項目為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、2018年計劃開工的項目。填報格式見附件2。
(三)綠色制造項目。
綠色制造項目包括工業節能項目、工業清潔生產項目、資源循環利用項目、節能環保產業項目等四大類:工業節能項目包含工業節能技術改造和節水項目,要求具有顯著節能節水效果或能有效提升工業企業能源管理水平;工業清潔生產項目重點為落實國家和省“水、大氣、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”中工藝技術改造的項目;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包括資源綜合利用、再制造以及秸稈工業原料化項目;節能環保產業項目為節能環保裝備產品生產建設項目。
申報項目要求總投資在500萬元以上,項目分為續建項目和新開工項目。其中續建項目為2017年及以前開工建設的項目;新開工項目為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、2018年計劃開工的項目。填報格式見附件3。
(四)民營經濟提升(專精特新)項目。
分為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投資項目、成長型小微企業項目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服務項目3類。申報要求如下:
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投資項目,限定1200戶“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”申報。原則上要求投資額大于300萬元,重點支持企業圍繞其主導產品而進行的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。
成長型小微企業項目,限定小型、微型企業申報,企業近2年連續營業收入和利潤均保持20%以上的增長速度。原則上要求投資額大于150萬元,重點支持成長性好、科技含量高的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。
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服務項目,限定106戶省級以上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申報。原則上要求投資額大于100萬元,重點支持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的服務能力提升、云平臺建設類項目。
申報項目填報格式見附件。其中:“所屬行業”分為鋼鐵、有色金屬、裝備制造、汽車及關鍵零部件、輕工、農副產品、紡織、石化、建材、醫藥、電子信息、船舶和其他等類別填報;“所在市縣區”欄要填寫項目所在的縣、區或開發區名稱;“項目主要實施內容”欄要明確“購置的生產線或主要設備儀器、新增產能、技術水平”等內容,字數控制在150字以內。填報格式見附件4。
(五)裝備工業項目。
1. 智能制造項目。
緊密圍繞《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》的重點領域和制造業其他領域轉型升級需求,重點在離散型智能制造、流程型智能制造、網絡協同制造、大規模個性化定制、遠程運維服務五個方面實施智能制造項目,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。
(1)離散型智能制造。建立產品數據管理系統(PDM),先進傳感、控制、檢測、裝配、物流及智能化工藝裝備與生產管理軟件高度集成;現場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、車間制造執行系統(MES)與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(PLM)、企業資源計劃(ERP)系統高效協同與集成。
(2)流程型智能制造。生產流程可視化、生產工藝可預測優化;智能傳感及儀器儀表、網絡化控制與分析、在線檢測、遠程監控與故障診斷系統在生產管控中實現高度集成;實時數據采集與工藝數據庫平臺、車間制造執行系統(MES)與企業資源計劃(ERP)系統實現協同與集成。
(3)網絡協同制造。信息數據資源在企業內外可交互共享。企業間、企業部門間創新資源、生產能力、市場需求實現集聚與對接,實現基于云的設計、供應、制造和服務環節并行組織和協同優化。
(4)大規模個性化定制。產品可模塊化設計和個性化組合; 建有用戶個性化需求信息平臺和各層級的個性化定制服務平臺,能提供用戶需求特征的數據挖掘和分析服務;產品設計、計劃排產、柔性制造、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實現集成和協同優化。
(5)遠程運維服務。可實現裝備(產品)遠程無人操控、工作環境預警、運行狀態監測、故障診斷與自修復;建立產品生命周期分析平臺、核心配件生命周期分析平臺;可對智能裝備(產品)提供健康狀況監測、最優使用方案推送、創新應用開放等服務。
2. 工業機器人應用項目。
實施機器換人工程,支持工業企業采用工業機器人進行生產線智能化改造,以提高勞動生產率,提升產品品質質量,減少能源消耗,減少生產事故,在機械、鋼鐵、石化、建材、冶金、汽車、食品、家電、紡織、電子等10大領域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。應用的工業機器人自由度≥3,平均無故障時間(MTBF)≥8000小時。
3. 首臺(套)重大技術裝備研制項目。
突出重大技術裝備的兩化深度融合,重點領域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、智能裝備(含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、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、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、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、智能化生產線等)、航空航天裝備、海洋工程裝備、先進軌道交通裝備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、電力裝備、高性能醫療器械、農業機械裝備、節能環保裝備、大型成套裝備和關鍵核心基礎部件等。
產品為通過原始創新、集成創新或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,在原理、結構、性能等方面有重大創新突破,集機、電、自動控制技術為一體,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,具有顯著的節能和低(零)排放特征。
填報格式見附件5。
(六)電子信息產業項目。
主要包括電子信息制造、軟件業、云計算大數據、信息消費項目四類,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。填報格式見附件6。
(七)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項目。
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包括:人工智能基礎產業(智能語音、智能芯片、人工智能軟件及計算產品、智能機器人、智能終端、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、智能運載工具);智能化升級(智能制造、智能家居、智能物流、智能金融、智能商務);智能服務(智能教育、智能醫療、智能健康和養老);智能社會(智能政務、智能法庭、智能城市、智能交通、智能環保)。填報表格見附件7。
(八)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項目。
主要范圍:符合《深化“互聯網+先進制造業”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》、《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》、《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》、《關于加快推進“互聯網+”行動計劃(2016-2020年)的實施意見》建設內容的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類項目。
項目分類:包括研發設計信息化、生產制造信息化、經營管理信息化、工業電子商務、物流信息化綜合信息平臺、信息化綜合集成創新、互聯網協同制造、大規模個性化定制、服務型制造、基于互聯網的“雙創”服務平臺、工業云平臺、工業大數據平臺、工業互聯網等13個類別項目,總投資不得低于300萬元。填報格式見附件8。
(九)煤礦安全改造項目和安全信息化項目。
煤礦改建、擴建和技術改造,煤礦水害治理和水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和科技攻關,推廣使用新技術、新裝備和新工藝等按照附件9格式填報。
煤礦安全信息化項目應按附件10格式填報。
(十)煤層氣(煤礦瓦斯)抽采利用項目。
煤礦瓦斯抽采與利用量按照附件11格式填報,煤礦瓦斯治理工程量及投資按照附件12格式填報,煤層氣(煤礦瓦斯)利用項目按照附件13格式填報。
(十一)非煤礦山建設項目。
主要包括非煤礦山及尾礦庫的新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,技術改造項目包含礦山安全、綠色發展、信息化建設三個類別。其中,新建礦山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;技改改造項目總投資400萬元以上。填報表格見附件14。
(十二)傳統工藝美術保護發展項目。
傳統工藝美術保護發展項目主要包括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結構調整,圍繞保護傳承、擴大生產規模、增加品種、提高藝術品位等進行技術改造的傳統工藝美術項目;傳統工藝美術科研、技藝研究和新產品開發項目;發揮國家和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作用,支持建立大師工作室項目,培養工藝美術人才。填報表格見附件15。
二、項目申報程序及要求
為進一步提高效率,便于做好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,中央在皖企業、省屬企業和地方企業的項目投資導向計劃均由所在市、直管縣經信委組織申報。
請各市、直管縣經信委高度重視項目投資導向計劃的填報工作,本次申報采取網上申報或電子表格直報的形式,網上申報時應登錄http://www.aheic.gov.cn(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委員會網站)“企業云”平臺,進入“工業項目投資導向計劃—2018年度”(計劃12月12日上線開通)中完成項目有關材料的錄入工作,做到數據準確,電子表格直報請按要求認真填報數據完整后,直接報送給有關地市經信委。各類項目必須于12月18日前完成上報工作。網上申報過程中遇到的具體技術問題可致電省經信委信息中心,聯系人:昝斌、樊迪,聯系電話:0551-62871705、62871939。具體項目申報及填表咨詢,請與我委各相關處室局聯系人聯系。
各市、直管縣經信委統一審核后,按照本文附件格式分類收集匯總,以紙質文件(一份,附各類項目匯總表)報送我委(技改處)。
三、認真做好項目的組織工作
各地要抓緊調度本地區已列入2017年工業項目投資導向計劃中的項目進展情況,結合本地“十三五”規劃和企業發展規劃,梳理排出2018年續建和新開工項目,及時組織企業申報2018年工業項目投資導向計劃,該導向計劃將作為申報各類專項和享受有關優惠政策的重要依據。各市、直管縣經信委積極做好項目梳理,有計劃的組織申報業務指導工作,避免同一項目重復申報。